
微信应用号与H5,未来如何
昨日,千呼万唤的微信应用号终于发出了内测邀请,发出之前,没人知道应用号会是什么样,但有人预测,接下来APP将走投无路,但事实上APP能否消亡并不重要,真正应该重视的是公众号和H5究竟能颠覆什么。
早前,微信创始人张小龙说"现在我们将开发一个新的形态,叫做应用号。我们希望存在一种新的公众号形态,这种形态下面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,就像安装了一个APP一样。"
应用号是什么?
在微信的规划中,应用号的定位是“轻APP”。有别于现在的订阅号和服务号,平时不会向用户推送消息,而是类似APP的功能。
低成本、轻量形态是微信应用号的价值体现
Web+H5的颠覆
微信公众平台开放的分享、图像、音频、微信支付等接口,均基于HTML5开发。利用H5,开发者能构建出具有丰富多媒体特性的浏览器应用,即需即用。因此,应用号的本质就是提供以H5为基础的Web APP入口。
之前有个客户发出了这样一个需求:"做一个H5,把对他们项目感兴趣的设计师列成名单,显示在网页的表格里,实时更新。然后我们每次开会讨论前,用手机打开这个网页,连接蓝牙,就能把这个清单打印出来。"
乍一听,他脑海中所构想的是一个APP,兼顾数据同步和蓝牙打印功能。然而,他是明确提出设计一个这样的网页,去实现传统意义上下载一个APP才能完成的功能。
这样的思维转变,意味着一种全新互联网观念的形成。用户需要的不是APP这样的容器,而是一个个能直接获取服务的入口。通过这些入口,传统在线下进行的活动、原本必须依靠软件才能享受的网络服务,都可以转移到数不清的网页上。
随着HTML5标准的完善,H5网页一次开发、多平台使用的跨平台特性渐渐受到关注,更有逐步取代桌面软件、移动应用的趋势。透过网页,传统行业能更快打通和信息产业的联结,创造出两相融合的互联网生态。
因此,从某种意义上,"+"正象征着Web,"互联网+"概念的关键就是Web观念。
传统上,要完成稍微复杂点的功能,就要一个团队去开发软件或APP,劳心费力。而现在,HTML5的跨平台性为互联网带来变革,应用号提供的就是这类基于HTML5设计的Web APP的入口。
当前国内一些底层的交互型工具,用户可以通过对HTML5网页进行可视化编辑,来实现复杂网页的开发。因此,应用号运营者不需要是开发者,却可以像开发者一样根据服务需求来设计网页,制作出同样功能的Web APP。
微信推应用号与HTML5技术日益成熟密切相关
因应用号其基本技术逻辑和基于HTML5的应用差别并不大,都是基于Web的网页化App,对用户而言,在不用安装下载的前提下,即可获取应用与服务内容;而对于开发者而言,轻应用就像是Web app +Native app的应用类型,HTML5技术一次开发,随处运行,轻量化、随时更新版能等诸多特性,也更方便开发者以更低成本、更高效率、更敏捷的产品开发流程实现产品运营。
腾讯公布上线应用号的消息,引发大众对移动端Web化应用的关注,用户的移动应用使用习惯可能随之改变,HTML5或将迎来井喷式的爆发期。